主页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> 校准万能试验机时如何避免过载?

校准万能试验机时如何避免过载?

日期:2025-07-21 17:22 | 人气:103

校准万能试验机时,过载(超过设备或标准器具量程)可能导致力传感器损坏、标准测力仪失效或机械结构变形(如丝杠弯曲),需从“设备设置-操作规范-防护机制”全流程控制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及原理:

一、校准前:明确量程边界,预设防护参数

1. 确认量程上限,划清“安全加载区间”

  • 明确被校机与标准器的量程

    • 被校试验机的量程(如0-100kN)和标准测力仪的量程(如0-110kN,需≥被校机量程的110%)需提前确认,在设备操作界面或校准记录上标注“最大安全加载值”(为被校机量程的100%,即100kN,禁止超过)。

    • 标准测力仪的“过载警戒线”设为其量程的100%(如110kN测力仪,警戒线110kN),即使被校机能加载到120kN,也需以标准器量程为限(避免标准器过载损坏)。

  • 标记校准点,避开过载风险区间
    校准点最高设为被校机量程的100%(如100kN),而非120%(设备允许的短期过载值,但校准中需严格禁止)。例如:0-100kN机的校准点设为20kN、40kN、60kN、80kN、100kN,最后一点严格控制在量程内。

2. 设备参数预设:强制限制加载上限

  • 试验机设置“过载保护阈值”

    • 在试验机控制系统中,提前设定“最大加载力”为被校机量程的100%(如100kN机设为100kN),并启用“过载停机”功能—— 当加载力达到100kN时,系统自动切断加载动力(电机停止、液压阀卸压),避免继续加压。

    • 若试验机无自动保护功能,需外接“过载报警器”(如串联在力值信号线路中),设定报警阈值为95%量程(如95kN),提前预警。

  • 标准测力仪的“安全余量”控制
    标准测力仪的校准点最高加载力≤其量程的90%(如110kN测力仪,最高加载99kN),预留10%余量应对“加载惯性超调”(如目标100kN,实际因惯性冲到102kN时,标准器仍未过载)。

二、校准中:加载操作“慢趋近、细控制”,避免惯性超调

1. 低速率加载,减少“惯性冲击”

  • 设定“校准级加载速率”

    • 加载速率控制在 ≤1kN/s(低速加载可避免系统惯性导致的“超冲”)。例如:校准100kN机时,从80kN加载至100kN,按1kN/s速率需20秒,操作人员有充足时间观察力值变化;若用5kN/s高速加载,仅需4秒,可能因反应不及导致过载。

    • 接近目标值(如距100kN还差5kN)时,切换至“点动加载”(单次加压0.1kN),通过“点动-观察-再点动”逐步逼近,避免连续加压导致的力值过冲。

  • 避免“急停后重启加载”的冲击
    若中途暂停加载(如记录数据),重启时需从“0速率”缓慢提升,禁止直接按原速率启动(重启瞬间的动力输出可能导致力值突然跳升)。

2. 实时监控力值,提前“减速-预警-停机”

  • 三级监控机制

    • 一级预警(90%量程):当力值达到量程的90%(如90kN)时,操作人员需集中注意力,停止闲聊或分心操作,手放在“停止”按钮上,准备随时干预。

    • 二级减速(95%量程):达到95%量程(95kN)时,立即将加载速率降至0.2kN/s以下,通过微调旋钮控制,此时力值每增加0.1kN都需确认是否接近目标。

    • 三级停机(99%量程):若因操作失误导致力值达到99%量程(99kN),即使未到目标值(如100kN),也需先停机检查—— 避免最后1%的加载因惯性突破上限。

  • 双显示确认,避免“单一界面误读”
    同时观察试验机显示屏和标准测力仪的力值(两者需同步增长),若某一显示异常跳变(如突然从98kN跳到105kN),立即停机排查(可能是传感器故障或信号干扰,继续加载易过载)。

三、设备与标准器:启用硬件防护,避免“被动过载”

1. 激活试验机的“硬件过载保护”

  • 检查并启用内置保护功能

    •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通常自带 机械过载保护(如丝杠末端的限位挡块,横梁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触发机械锁死)和 电子过载保护(力传感器内置过载开关,超过量程120%时自动切断动力)。

    • 校准前需测试保护功能:用低量程(如20kN)模拟过载(加载至24kN,即120%量程),确认设备能自动停机(若保护失效,禁止校准,需维修后再进行)。

  • 外接“独立过载保护器”
    对老旧设备(无内置保护),可串联独立的过载保护仪(如设定100kN触发断电),与试验机电源联动—— 即使试验机控制系统失效,保护仪也能强制切断电源。

2. 标准测力仪的“双重防护”

  • 选择“带过载缓冲的标准器”
    优先使用带“过载卸压阀”的标准测力仪(如液压式标准测力仪),当力值超过其量程110%时,内置阀门会自动卸压,避免内部弹性元件(如应变片)因过度形变损坏。

  • 禁止“超量程校准”
    若被校机量程为100kN,标准测力仪量程必须≥110kN(覆盖被校机上限),禁止用100kN标准器校准100kN机(无安全余量,一旦超调即过载)。

四、操作规范:避免人为失误导致的过载

1. 校准人员资质与分工

  • “一人操作,一人监护”制度

    • 操作人员负责加载控制,监护人员负责观察力值、提醒预警点(如“已到90kN,准备减速”),两人需提前约定手势或口令(如“停”即立即停机),避免沟通延迟。

    • 禁止无证人员或新手单独操作(不熟悉设备特性易误触高速加载按钮)。

  • 禁止“疲劳操作”
    校准全程(通常1-2小时)需保持专注,每小时休息5分钟;若出现精神恍惚(如连续加班后),立即更换操作人员—— 疲劳导致的反应速度下降是过载的重要诱因。

2. 机械连接:避免“附加力”导致的隐性过载

  • 确保“同轴加载”,消除偏心力
    标准测力仪与试验机加载轴的同轴度偏差需≤0.5mm/m(用百分表检查)。若偏心加载,力值示值会“虚高”(偏心力产生附加弯矩,标准测力仪的应变片受力不均,显示值大于实际加载力),可能导致操作人员误判“未达量程”而继续加载,实际真实力值已过载。

  • 连接面无间隙,避免“冲击性加载”
    标准测力仪与试验机夹头的连接面需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,确保贴合紧密(无油污、灰尘导致的间隙)。若有间隙,加载初期力值显示为0(力用于消除间隙),当间隙消除瞬间,力值会突然跳升(如从0kN跳到5kN),易引发后续加载的误判。

四、应急处理:过载发生后的止损措施

若不慎发生轻微过载(如力值达到105kN,未超过120%量程):
1. 立即停机,禁止继续加载:按“紧急停止”按钮(切断所有动力),而非“正常减速停机”(避免减速过程中的持续受力)。
2. 检查设备与标准器状态
  - 观察标准测力仪是否有异响、变形(如外壳裂纹),试验机横梁是否卡滞(手动移动,若卡顿需拆机检查丝杠);
  - 重新校准前,用低量程点(如50kN)验证:若示值与历史数据偏差超过0.5%,说明传感器可能受损,需更换后再校准。
3. 记录过载事件:在校准记录中注明过载力值、持续时间,作为后续设备稳定性评估的依据(过载可能导致传感器参数永久漂移,需缩短下次校准周期)。

总结

避免过载的核心是“预设防护+低速加载+实时监控+规范操作”:通过设备参数锁定安全区间,用低速和点动控制减少超冲风险,借助三级预警机制提前干预,同时依赖硬件保护作为最后防线。校准人员需保持专注,将“过载零容忍”作为底线—— 因过载导致的传感器或标准器损坏,不仅增加维修成本,还可能因数据失效影响后续试验的准确性。


文章标签:

万能试验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