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> 常见的压差计校准方法有哪些?

常见的压差计校准方法有哪些?

日期:2025-07-25 11:14 | 人气:33

压差计的校准方法需根据其 测量原理(如液柱式、机械式、电子式)精度等级 选择,核心是通过“标准压差源”产生已知压差,对比被校压差计的示值与标准值,计算误差。以下是常见校准方法及适用场景(参考《压力计量器具检定规程》相关要求):

一、液柱式标准器校准法(基础通用方法,适合中低精度压差计)

1. 原理

利用液体(水、酒精、水银)在重力作用下的液柱高度差产生已知压差(公式:压差ΔP = ρgh,ρ为液体密度,g为重力加速度,h为液柱高度差),精度由液柱高度测量精度决定。

2. 常用设备

  • U型管压差计(简易版):透明玻璃管内装液体,直接读取两侧液柱高度差(精度±1mm,对应±10Pa,适合校准2.5级及以下压差计);

  • 倾斜式微压计(高精度版):通过倾斜管放大液柱高度(如倾斜10°时,实际高度1mm对应刻度10mm),精度可达±0.1mm(对应±1Pa,适合校准1级及以上压差计);

  • 辅助工具:温度计(测液体温度,修正密度误差)、标尺(精度0.1mm,用于读取高度)。

3. 校准步骤(以校准0-500Pa的指针式压差计为例)

  1. 连接管路:将被校压差计的“正压口”“负压口”分别通过软管连接到液柱式标准器的对应接口(确保管路无泄漏,可涂肥皂水检查接口是否冒泡);

  2. 零点校准:不通入压差时,观察被校压差计示值是否为0Pa—— 若偏差超过允许误差的1/2(如1级机允许±1%,零点偏差>0.5%FS),需先调零(机械压差计调零螺丝,电子压差计通过按键调零);

  3. 多点校准

    • 从量程的20%、40%、60%、80%、100%(如100Pa、200Pa、300Pa、400Pa、500Pa)依次施加压差(通过抬高/降低标准器的储液罐调整);

    • 稳定后读取标准器的液柱高度(换算为标准压差ΔP标)和被校压差计的示值ΔP测;

  4. 计算误差:误差=(ΔP测 - ΔP标)/量程×100%,判断是否在允许范围内(如1级机误差需≤±1%)。

4. 适用场景

  • 优点:设备简单、成本低、原理直观,适合现场校准(如车间、实验室的便携式校准);

  • 缺点:量程有限(水银式最高约100kPa,但有毒;水式最高约2mH₂O≈20kPa),不适合高压差校准;操作较慢(需等待液柱稳定)。

二、标准压力发生器校准法(高精度通用方法,适合电子式/机械式压差计)

1. 原理

通过手动或电动压力发生器产生稳定的正压/负压差,搭配高精度标准压力表(或数字压力计)作为“标准值源”,对比被校压差计的示值—— 可覆盖低至1Pa、高至1MPa的量程,精度可达0.05级。

2. 常用设备

  • 手动压力泵(低压差:0-20kPa):通过手轮加压,产生稳定压差(如活塞式压力泵,波动≤0.1Pa);

  • 电动压力发生器(高压差:0-1MPa):电机驱动加压,可精确控制速率(如1Pa/s),适合自动化校准;

  • 标准数字压力计(精度0.05级-0.1级):作为标准值参考,分辨率0.1Pa(确保捕捉微小压差)。

3. 校准步骤(以校准0-10kPa电子压差计为例)

  1. 系统连接:被校压差计的正压口接压力发生器输出端,负压口通大气(测正压差),或正压口通大气、负压口接发生器(测负压差);标准数字压力计并联在发生器输出端(与被校计测同一点压差);

  2. 预热与稳定:电子压差计通电预热30分钟,压力发生器开机预热10分钟(避免温度漂移);

  3. 正压校准

    • 从0kPa开始,按20%、40%、60%、80%、100%量程(2kPa、4kPa…10kPa)逐步加压,每点稳定30秒(压力波动≤0.1%该点值);

    • 记录标准压力计示值(P标)和被校压差计示值(P测),计算误差=(P测-P标)/P标×100%;

  4. 负压校准:重复正压步骤,测量-2kPa、-4kPa…-10kPa(若被校计支持负压);

  5. 回程误差校准:从10kPa逐步卸压至0kPa,记录各点示值,与加压时同一点对比(回程误差需≤允许误差)。

4. 适用场景

  • 优点:量程宽(1Pa-1MPa)、精度高(0.05级)、操作高效(电动发生器可自动记录数据),适合校准实验室、医疗用高精度压差计(0.5级及以上);

  • 缺点:设备成本高(一套约数万元),需专业人员操作,适合计量机构或大型企业内部校准。

三、对比法校准(简易快速法,适合现场粗略校准)

1. 原理

用一台“已校准合格的压差计”(作为临时标准器)与被校压差计同时测量同一稳定压差,对比两者示值—— 无需专业设备,适合现场快速判断(如车间巡检时核查)。

2. 操作要点

  1. 选择标准器:临时标准器的精度需比被校计高1个等级(如校准2.5级被校计,用1级标准器);

  2. 测量环境:选择压差稳定的场所(如关闭门窗的空调风管,确保5分钟内压差波动≤2Pa);

  3. 同步测量:将两台压差计的正/负压口分别接同一导压点(如风管的两个测压孔),同时读数3次,取平均值对比—— 若偏差≤被校计允许误差的1/2(如2.5级机允许±2.5%,偏差≤1.25%),则暂认为合格。

3. 适用场景

  • 优点:简单快速(10分钟可完成)、无需复杂设备,适合现场期间核查(如确认压差计是否突然失效);

  • 缺点:精度低(依赖临时标准器的准确性),仅能作为“合格/不合格”定性判断,不能替代法定校准。

四、不同类型压差计的校准方法选择

| 压差计类型       | 典型精度       | 推荐校准方法 | 核心原因    |
| 液柱式压差计(U型管) | 2.5级-4级     | 液柱式标准器对比法         | 自身为简易标准器,用更高精度液柱式(如倾斜式)校准即可|
| 指针式压差计     | 1级-2.5级      | 液柱式标准器或手动压力泵   | 机械结构对压差响应慢,需稳定加压,液柱式或低压泵即可满足精度  |
| 电子式压差计     | 0.2级-1级      | 标准压力发生器+数字压力计 | 精度高,需高精度标准源匹配,电动发生器可控制速率,减少示值波动影响 |
| 微压差计(0-100Pa) | 0.5级及以上  | 倾斜式微压计或低压发生器   | 量程小,需高分辨率标准器(如倾斜式可测0.1mm液柱,对应1Pa)|

校准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避免泄漏:导压管连接必须紧密(用专用接头或生料带密封),泄漏会导致压差示值偏低(如标准值100Pa,被校计显示80Pa);

  2. 温度修正:液柱式校准需记录液体温度(如20℃水的密度1000kg/m³,30℃时995kg/m³,需修正ΔP=ρgh×(ρ实际/ρ标准));

  3. 正负压区分:校准负压时(如-100Pa),需确保管路无漏气(负压易吸入空气导致波动),标准器需支持负压测量(部分压力表仅测正压);

  4. 数据有效性:每个校准点需重复测量3次,取平均值(减少随机误差),误差超限时需重新测量(排除偶然因素)。

总结

常见校准方法按精度从高到低排序:标准压力发生器法>液柱式标准器法>对比法。选择时需结合压差计量程、精度等级和使用场景:高精度(0.5级及以上)、宽量程(>10kPa)用标准压力发生器;中低精度(1级-2.5级)、低量程(<10kPa)用液柱式标准器;现场快速核查用对比法。校准后需出具报告,明确各点误差及是否合格,作为设备是否可继续使用的依据。


文章标签:

压差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