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> 酶标分析仪校准参数有哪些?

酶标分析仪校准参数有哪些?

日期:2025-07-28 16:18 | 人气:26

酶标仪(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的光度检测设备)的校准需围绕“光学检测准确性”“仪器稳定性”“板孔一致性”核心,确保吸光度测量可靠(吸光度偏差直接影响实验结果,如定性判断“阴/阳性”或定量计算浓度)。以下是关键校准参数及依据(参考《酶标仪校准规范》及行业实践):

一、核心必校参数(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关键)

1. 吸光度示值误差(最核心参数)

  • 定义:酶标仪测量标准吸光度溶液的示值与标准值的偏差(如标准溶液吸光度1.000A,仪器显示0.980A,误差-0.020A)。

  • 校准原因:吸光度是实验结果的直接数据(如通过吸光度计算抗原浓度),示值误差会导致定量结果偏差(误差0.05A可能导致浓度计算偏差10%-20%)。

  • 校准方法

    • 0-1.0A范围:误差≤±0.015A;

    • 1.0-2.0A范围:误差≤±0.030A(高吸光度段允许稍大偏差)。

    1. 标准品:使用经计量认证的吸光度标准溶液(通常为6个浓度点,覆盖0-2.0A,如0.000A、0.200A、0.500A、1.000A、1.500A、2.000A,波长涵盖450nm、492nm等常用波长);

    2. 操作:将标准溶液注入酶标板(每孔200μL),在对应波长下测量(每个点测3次,取平均值);

    3. 计算误差:误差=仪器示值-标准值;

    4. 合格标准RSD≤1.0%(0-1.0A);RSD≤2.0%(1.0-2.0A)

2. 吸光度重复性(稳定性校准)

  • 定义:同一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的一致性(如对1.000A标准液测6次,示值在0.995-1.005A,极差0.010A)。

  • 校准原因:重复性差会导致同一样品多次测量结果波动(如临床检测中,同一样本两次测量吸光度差0.03A,可能误判为“阳性/阴性”)。

  • 校准方法

    1. 选择中高吸光度标准溶液(如0.500A、1.000A);

    2. 同一孔连续测量6次(或同一浓度3个平行孔各测2次);

    3. 计算:相对标准偏差(RSD)=(标准差/平均值)×100%;

    4. 合格标准:RSD≤1.0%(0-1.0A);RSD≤2.0%(1.0-2.0A)。

3. 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(光学基础校准)

  • 定义

    • 波长示值误差:仪器显示波长与实际输出波长的偏差(如显示450nm,实际452nm,误差+2nm);

    • 波长重复性:多次测量同一波长的波动(如450nm测量3次,结果449.8-450.2nm,波动0.4nm)。

  • 校准原因:酶标实验对波长敏感(如450nm为目标波长,若实际用460nm,吸光度可能下降20%),波长不准会导致检测灵敏度下降。

  • 校准方法

    • 波长示值误差:≤±2nm(可见光区400-700nm);

    • 波长重复性:≤1nm。

    1. 标准品:使用汞灯、氘灯或标准滤光片(如钬玻璃滤光片,已知特征吸收峰波长);

    2. 扫描特征吸收峰(如钬玻璃在536nm有吸收峰),记录仪器显示的峰值波长;

    3. 误差计算:误差=显示波长-标准波长;

    4. 合格标准

      波长示值误差:≤±2nm(可见光区400-700nm);

      波长重复性:≤1nm。

4. 板孔间差异(多通道一致性校准)

  • 定义:酶标仪测量同一标准溶液在不同板孔(如1-96孔)的吸光度差异(如1号孔0.500A,96号孔0.520A,差异0.020A)。

  • 校准原因:板孔间差异大(如通道间光路不一致)会导致同一样品在不同孔的检测结果偏差(如96孔板实验中,边缘孔与中心孔结果不可比)。

  • 校准方法

    1. 向96孔板所有孔注入同一浓度标准溶液(如0.500A),避免气泡、液面不平等干扰;

    2. 测量所有孔吸光度,记录最大值(A max)和最小值(A min);

    3. 计算:板间差=A max - A min;

    4. 合格标准:板间差≤±0.020A(0.5A附近)。

二、辅助校准参数(影响稳定性与可靠性)

1. 基线漂移(长期稳定性)

  • 定义:无样品时(空板或空气),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(如0小时0.000A,2小时0.005A,漂移0.005A)。

  • 校准原因:基线漂移会导致空白值升高(如空白孔吸光度从0.000A升至0.010A,样品吸光度需减去更高空白值,误差增大)。

  • 校准方法

    1. 仪器预热30分钟后,测量空板吸光度(450nm);

    2. 保持仪器运行,2小时后再次测量同一空板;

    3. 合格标准:漂移≤0.005A/2小时。

2. 线性误差(定量检测必需)

  • 定义:仪器测量系列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理论线性的偏差(如浓度与吸光度应呈线性,若实际偏离,定量计算会失真)。

  • 校准方法

    1. 使用3个以上浓度的标准溶液(如0.2、0.5、1.0、1.5A),测量吸光度;

    2.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理论线性方程,对比实际值与理论值;

    3. 合格标准:线性相关系数R²≥0.995(0-2.0A)。

3. 杂散光(高吸光度段准确性)

  • 定义:仪器在某波长下的非目标波长光线比例(如700nm杂散光进入450nm光路,导致高吸光度测量偏低)。

  • 校准方法

    1. 使用杂散光标准滤光片(如硫酸铜溶液在600nm以上几乎不透光);

    2. 测量滤光片在600nm的吸光度(理论应≥3.0A);

    3. 合格标准:杂散光导致的吸光度下降≤0.3A(即实测≥2.7A)。

三、校准周期与合格判定

1. 校准周期

  • 常规使用(如每天1-2次实验):每年1次

  • 高频使用(如每天≥5次)或用于定量检测(如临床诊断):6个月1次

  • 维修后(更换光源、单色器):立即校准

2. 判定原则

  • 核心参数(吸光度示值误差、波长误差、板孔差异)必须全部合格;

  • 辅助参数(基线漂移、线性)若不达标,需维修后重新校准;

  • 不合格设备需停用,维修合格后方可使用(禁止“超差使用”导致实验数据无效)。

总结

酶标仪校准以“吸光度准确、波长精准、板孔一致”为核心,必校参数包括吸光度示值误差、波长误差、板孔间差异、吸光度重复性,辅助校准基线漂移、线性等。校准需使用经认证的标准品(如吸光度标准液、标准滤光片),确保结果可溯源至国家基准。只有参数全部达标,才能保证酶联免疫等实验的定性/定量结果可靠(如避免假阴性、假阳性或浓度计算偏差)。


文章标签:

酶标分析仪